央广网北京8月23日消息(记者高欣然)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法律援助立法有何意义?什么样的人才能申请法律援助?新出台的法律有什么亮点?记者采访相关律师,对我国法律援助工作及法律条文进行解读。
北京康达(沈阳)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嘉熙简单介绍了我国法律援助的历程:1994年初,我国第一个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广州市法律援助中心”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开始实施法律援助制度。2003年7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条例》正式颁布,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援助制度基本形成。
目前来看,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主要是通过公检法或者法律援助中心来实现。刘嘉熙认为,在法律援助的实操中,依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比如法律援助机构服务的方式和内容不完善,未能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法律援助范围不够广、质量不够高;偏远地区法律服务资源欠缺、实操中相关机关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辩护时,未充分尊重当事人委托辩护的权利等。
刘嘉熙称,根据目前的法治环境的现状,新的法律援助法应需求而生。
法律援助主体分两类 见义勇为、遭受家暴可申请法律援助
刘嘉熙表示,依据法律援助法规定,申请法律援助的主体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因经济困难可以申请法律援助的人员,包括依法请求国家赔偿;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社会救助;请求发给抚恤金等。第二类是一些不受经济困难条件的限制的人员,包括英雄烈士近亲属为维护英雄烈士的人格权益;因见义勇为行为主张相关民事权益;再审改判无罪请求国家赔偿;遭受虐待、遗弃或者家庭暴力的受害人主张相关权益等。
法律援助法第三十二条中特别提到“英雄烈士近亲属为维护英雄烈士的人格权益”,当事人“因见义勇为行为主张相关民事权益”等情形申请法律援助,“不受困难条件限制”。刘嘉熙解释,这体现了法律对社会价值取向的引领,她说:“不可让英雄流血又流泪,法律援助法给了英雄们以现实上的法律保障。”
此外,法律援助法扩大了法律援助覆盖面,在申请法律援助的事项中增加“请求确认劳动关系或者支付劳动报酬”“请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损害赔偿”等情形。
刘嘉熙表示,确认劳动关系的这个考虑,其实是国家更加倾向于保护一些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比如针对农民工等特殊群体,一些用人单位拒绝跟劳动者签订书面协议,也尽量减少书面痕迹,这会让劳动者的维权成本和维权难度大大增加。刘嘉熙认为,将“确认劳动关系”加入援助的范围,可以更好地维护相关群体的合法利益。而“生态破坏损害赔偿”相关案件,往往面临着受害人众多、单个受害人维权困难、维权阻力大的问题。因此,将“生态破坏损害赔偿”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可以更好地保障受害人权益。
给予法律援助机构预算保障 适当减免受援人费用
记者了解到,过去法律援助工作主要在基层,尤其是县级法律援助机构的法律援助工作繁重,但却常常在经费上无法得到保障。对此,法律援助法直接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法律援助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应当健全法律援助保障体系,将法律援助相关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也就是说,法律援助法在法律层面上,给了法律援助机构稳定的预算保障。
同时,法律援助法在法律层面上,直接对于人民法院、公证机构、司法鉴定机构等机构减免费用提供了法律保障。法律援助法第五十三条规定,法院应当根据情况对受援人缓收、减收或者免收诉讼费用;对法律援助人员复制相关材料等费用予以免收或者减收。公证机构、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对受援人减收或者免收公证费、鉴定费。
除此之外,法律援助法还在法律层面上,对于法律援助人员给予了免税的制度保障,法律援助补贴免征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法律援助法第九条明确,国家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依法通过捐赠等方式为法律援助事业提供支持;对符合条件的,给予税收优惠。刘嘉熙表示,通过制度强化法律援助工作的保障水平,减轻法律援助机构和服务者的纳税负担,可以更好地调动律师们的积极性,保障服务质量。
不收费≠不办事 律师履行法律援助义务情况纳入年度考核
刘嘉熙告诉记者,她自己也代理过法律援助案件,她说,当时给律师的补贴较低,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一些单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报告,核酸检测费用甚至比补贴还高。刘嘉熙说,部分当事人对法律援助这件事的认知较差,有些当事人听说“不花钱的律师”会本能地抵触,觉得不收费的律师就等于“不办事”。刘嘉熙对此感觉很无奈,她说:“这些都是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
对此,法律援助法第十六条规定,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负有依法提供法律援助的义务。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支持和保障本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履行法律援助义务。
刘嘉熙说:“法律援助本身是公益性质、非营利性质,缺少合理的财政支持,律师就要自己负担支出费用,这不是长久之计。”法律援助法的出台则意味着法律援助工作有了制度保障,律师参与公益法律的积极性必然更高。
在提升补贴的同时,法律援助法也在保障和监督上进行了明确规定,法律援助法第六十条规定,律师协会应当将律师事务所、律师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的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对拒不履行或者怠于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事务所、律师,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