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怕案件再审吗(再审案件原审法官追责)

-->

设立审判监督程序的目的就是为了纠正确有错误的生效裁判,审判监督程序本身并没有独立的价值追求。我国长期以来强调程序的外在价值,认为程序是保证结果正确的工具,它本身没有独立于裁判结果的价值和意义。各项诉讼的具体程序环节和步骤设计,不过是达到实体正义的手段。审判监督程序作为一种诉讼程序模式在设计上存在着自身的价值取向,即公正与效率,以及这两个价值间的平衡。而司法公正主要就是指对当事人程序的公平,而不是指案件裁判结果的公正。只要法官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了中立的裁判,就做到了司法公正。即使裁判没有实现实体正义,也不能认为是法官执法不公。  在民事诉讼活动中,法官不可能查明所有案件的客观事实。追求客观真实是法官崇高的理想,但理想始终代替不了现实。世界是可知的,人们认识世界需要时间。法官在有限的诉讼时空内,只能认知案件的法律真实,无法认知客观的真实。因为案件发生时的客观事实不可能在审判案件时还原,所以,只有依据案件发生时形成的证据之间的关联性摸拟当时的客观事实。证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法官因不能复制已经发生的事实,也无法通过自己的审判活动使已经发生的客观事实再现,所以只能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独立的进行思考,从而使自己对案件的事实形成内心确信。如果当事人不能提供出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法官就无法查明案件的客观真实情况。案件的事实不能保证客观真实,实体裁判就不能做到完全公正。当然,追求实体公正和客观真实是案件审理的初衷和归宿。但是程序是法律实施的法定轨道,“越轨就要翻车”。并且,当事人最直观的就是程序公正,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前提和保证。特别是在《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实施以后,审判监督工作应该纠正“有错必纠”,片面追求裁判实体公正的指导思想,确立程序公正的执法观念。在适用再审程序审理案件时,程序监督与实体监督并重,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我国的四级法院都有权受理再审之诉,但是谁又都可以不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对再审案件的管辖权作出明确的规定。目前存在一种情况,由于错案追究制度的存在,有部分原审承办人或与原审案件有关的人迫于各种压力,尽管原判有误,也会想方设法的设置各种障碍,给再审程序纠正错案带来许多人为的阻力。如果仅仅让上一级法院审理再审案件,有利于避开上述矛盾,在客观上有利于发挥审判监督庭的监督作用。  另外,笔者认为,应该对申请再审的次数以及其他相关问题在再审程序中加以限制。按照现行的再审程序,基层法院再审后,当事人如对裁判不服,可以行使上诉权,向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而中级法院的审监庭并不审理再审上诉案件,而是由案件的对口审判庭审理。就民事案件的再审上诉而言,即由中级法院的民一庭或民二庭等审判庭审理。再审案件的二审裁判作出后,当事人若不服,仍可以向中级法院的审监庭或高级法院的审监庭进行申诉。对高级法院的裁判不服还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诉,从而寄希望于启动再审程序。这样做的后果是,不仅导致了再审诉讼程序的混乱,同时也造成了司法资源的浪费。这不仅在程序上对两审终审、证据时效、审限制度等是一种自我否定,而且在实体认定上也使得相关案件是非难分,无法下判。这种做法不仅对当事人是诉累,也耗费了法院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精力。利用有限的审判资源进行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是得不偿失的。并且不断的启动再审程序,使得法律所调整的社会政治关系、经济关系、身份关系等始终处于悬置状态,终审裁判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威胁。终审裁判的既判力,与诉讼中所涉及的“一事不再审”原则,诉讼请求范围规则、法律争议排除规则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既判力不仅体现对案件所涉及的权益关系已作了裁判,而且对相关的人、相关的权益关系也作了了断。由此说,一个终审裁判,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随意改动的。所以说,作为审判救济的再审程序,对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次数,必须严格加以限制。笔者认为,一次审判救济足矣。同时,应在再审程序中明确规定不能适用再审程序的裁判。  笔者认为,以下3种裁判不能再行启动再审程序。首先是在一审裁判后,没在法定期间提起上诉的判决。一般情况下,当事人认为未生效的一审裁判有错误,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上诉予以救济。允许当事人未经上诉而提起再审,为当事人滥用程序上的选择权留下了可乘之机。导致实践中当事人为避免上诉风险而刻意规避上诉程序等待再审程序提出自己的主张,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上诉审程序的制度功能。其次,对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判不得申请再审。如果允许当事人对最高人民法院的裁判亦可以申请再审,那么当事人的纠纷将永无终审之日,人民法院的裁判,亦就不会有司法权威和社会公信力,其结果将是非常可怕的。最后,应对当事人申请再审,启动再审程序的时间加以限制。如果当事人在限制的时间内未提出申请,那么逾期后,他就将不再享有申请再审的权利。同时,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期限为2年。笔者认为时间过宽,应予缩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充分的调动当事人申请再审和调取证据的积极性,以维护其自身的合法权益。  (作者单位: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人民法院)

法官怕案件再审吗(再审案件原审法官追责)

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tianpinghao.com)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4日 12:57
下一篇 2022年5月4日 12:57

相关推荐

  • 不公开审理的案件有哪些 不公开审理案件是什么概念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4月22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亦君先藕洁)“在审判透明度问题上,世界各国都是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今天上午,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沈亮介绍说,司法…

    2022年5月26日
  • 刑事案件庭审程序_中国庭审公开网

    建议阅读时间:6分钟总体而言,刑事诉讼案件(附带民事诉讼)法院开庭大致分为下属五个流程一、宣布开庭阶段二、法庭调查阶段三、法庭辩论阶段四、法庭调解阶段五、评议、宣判上述庭审五步骤的具体内容,详述如下01第一步:宣布开庭阶段(1)由审判长查明…

    2022年5月12日
  • 撤销案件决定书 撤销案件决定书不服 可以提出复议

    关于印发《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涉案财物管理规定》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涉案财物管理规定》已经2014年11月1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二十九次…

    2022年9月6日
  • 网络诈骗案件 网络诈骗案件立案后多久会处理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公布联合挂牌督办的浙江“12·30”案等5起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这5起案件分别是:1、浙江“12·30”电信网络诈骗案。2020年12月,浙江公安机关对境外电信网络诈骗团伙线索开展集中研判,深挖出一个盘…

    2022年5月26日
  •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由谁审理(法院审理案件由什么生理)

    内容提示:因普通人生活中遇到的大多为民事纠纷,故本文特指民事案件。民事案件打官司重要的有以下几步:立案——诉前调解——交纳诉讼费——分配法官——送达传票——开庭——宣判。下文会作出详细说明。一、立案起诉是打官司的第一步,司法实务中一般称之为…

    2022年5月13日
  • 刑法案件(经典刑事案件)

    大河网讯9月22日,从禹州市人民法院获悉,该院依法宣判了一起袭警罪案件,被告人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据了解,这是许昌市法院判处的首例袭警罪案件。李某现年53岁,禹州市鸠山镇人。4月30日,在鸠山镇某村村委会附近一扶贫项目打井工地上…

    2022年5月6日
  • 刑事案件辩护律师,刑事辩护律师费用一般多少钱

    中新网9月24日电司法部副部长熊选国24日表示,从2017年开始,司法部与最高人民法院部署开展了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的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30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试点工作,占县级行政区域总数的80%以上,全国刑事案件律师辩…

    2022年5月29日
  • 刑事案件有效期(案件的时效期是多久)

    刑事案件侦查期限一般不超过三个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一条批准决定应当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确定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种类和适用对象批准决定自签发之日起三个月以内有效…

    2023年2月11日
  • 刑事案件如何申诉(刑事申诉案件办理流程)

    刑事案件申诉程序是1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2人民法院对申诉案件进行审查3符合条件的,应当重新审判4人民法院按…

    2022年11月18日
  • 离婚案件管辖权的确定(离婚案件管辖权的确定条件)

    想了解更多法治动态,请关注遇事找法微信公众号:findlawfalv,找法网官网网站:www.findlaw.cn离婚,正如结婚一样是人生中的大事,应当非常慎重。许多人因为感情烦恼,心情不好,思想比较混乱,很难静下心来理性面对。因…

    2022年9月8日

联系邮箱:admin#tianpinghao.com

请注明来意

本站出售,有意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