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力做好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法律援助工作,济宁市法律援助中心结合“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根治欠薪专项活动,进一步发挥法律援助职能,多管齐下,努力为根治欠薪工作提供坚实法律保障。2021年,济宁市法律援助中心共指派办理涉及农民工的法律援助案件459件,其中讨薪案件358件,工伤案件46件,请求社会保险待遇55件,为农民工讨薪共计547.5万余元。
一是欠薪根治抓源头,实现“一办到底”。在市、三个功能区公检法等机关组织建立14个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并在济宁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建立了农民工维权法律援助站。各援助站坚持调解优先,为农民工欠薪提供法律帮助,确保案件第一时间解决,促使治理欠薪工作从源头上得到根治。对可能引发群体性讨薪或重大敏感案件信息,济宁市法律援助中心及时与相关部门互通联动,实现“一办到底”。
二是开辟绿色通道,实现“兜底承办”。开通农民工欠薪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农民工申请追索劳动报酬的法律援助申请一律免于审查经济困难条件,简化审批手续,做到当天申请、当天受理、当天审批、当天指派律师提供法律援助。对于身体不便、路途遥远的农民工,通过“法援在线”系统提交申请实行“一码通办”,实现法律援助申请“零接触”办理;对诉讼时效将近的,实行“容缺受理”,先受理后补办手续;还为全市所有县(市、区)农民工讨薪案件实现“兜底承办”。
三是完善三位一体,实现“全域通办”。不断提升窗口服务水平,升级“12348”法律援助热线,推行“互联网+”法律援助机制,实现农民工手机申请、就近申请法律援助。工作人员掌上办公审批、指派,承办律师掌上录入办案材料,农民工与律师实时掌上沟通等功能。窗口、热线、网络“三位一体”的服务平台,实现“全域通办”,让农民工讨薪更便捷。
四是狠抓案件质量,实现“一次办好”。办案过程中,运用“法援在线”系统、旁听案件庭审等进行实时、重点监管;案结后,通过回访受援人、卷宗检查和发放案件质量监督卡等进行评价、追责监管,确保了农民工欠薪案前、案中、案后不失控,服务质量有保障,实现“一次办好”。
五是加强普法宣传,实现“家喻户晓”。组织律师、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利用农民工返乡、农民赶集等时机,深入工业区、市场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开展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等形式多样的法律援助活动,利用“公法在线”官方抖音等法律援助融媒体矩阵普及法律援助常识和农民工多发易发欠薪问题的处理常识。市法律援助中心还印制了农民工的权利保护、法律援助法小册子等宣传材料,重点介绍与农民工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条文。2021年济宁市法律援助中心共组织开展农民工主题宣传活动15场次,发放宣传材料18000余份,为1200余名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