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穿越第六集–玄奘取经路(瓜州-伊吾段路线设计及行程安排)(转载)

在中国的历史上,没有哪一个人,能够超越真实成为老幼皆知的神话形象;没有哪一个人,能够凭借一个人的力量对一个时代的文化和外交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没有哪一个人,能够用一种精神,让自己的名字传遍整个亚洲,千百年来受人尊敬和膜拜。

他,没有高超的本领,没有过人的权势,却做到了侠客和君王们难以做到的事;

他,没有太多的野心,没有太多的索求,只想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一个心愿

他用理想和信念塑就了那个时代的灵魂,

他用自己的故事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人们;

他,叫玄奘,他取西天取经的路线被称为“玄奘取经路” 。

本次穿越拍摄路线依据敦煌研究院李正宇先生的《新玉门关考》,《玄奘瓜州,伊吾行经考》和《玄奘瓜州,伊吾行经再考》等考证资料及多次实地现场勘查经验规划,预计行程3-4天左右,初步计划9月6号瓜州开始,9月9号哈密结束。

第一天:瓜州–锁阳城–新玉门关–桥子口子–瓜州(住瓜州县内宾馆)200km

a,锁阳城塔尔寺:

玄奘在凉州佛教领袖惠威法师弟子慧琳,道整的帮助下昼伏夜行来到瓜州,隐姓埋名在瓜州停留了一个月时间,期间收石磐陀为徒,和胡人老翁交换识途老马,在石磐陀的帮助下偷渡玉门关。据《唐玄奘西行取经瓜州停留寺院考》,玄奘在瓜州停留的寺院是锁阳城景区内的塔尔寺。

b,唐玉门关:

玄奘从唐玉门关东十里许(今桥子村与马圈村之间)夜间偷渡瓠芦河。现在的唐玉门关经长期风吹雨淋,羊蹭马刨,现场很难辨认,但航拍图上依然清晰可辨

c,桥子口子:

桥子口子,又名十工山南干沟,玄奘当年,此地仍属荒地及戈壁,时常出现戈壁幻影,玄奘在这一带行进中看到海市蜃楼“忽见有军众数百队,乍行乍息,皆裘褐、驼马之像,及旌旗矟纛之形。易貌移质,倏忽千变;遥瞻极着,渐近而微。”(《玄奘传》卷一)。

第二天:瓜州–昆仑障–新井驿–广显驿–乌山驿–双泉驿(戈壁滩露营)126km

a,昆仑障(唐常乐城)

唐代瓜州出西域最后一座县城,玄奘取经时从此城附近通过,但未有玄奘进入此城的记载。

b,新井烽(关外五烽第一烽)

玄奘到第一烽(新井烽)旁水泉处取水,被守烽者发现带进戍堡,校尉王祥问明情况后,心生敬佩。次晨,“使人盛水及麨饼”,并亲自送行十余里,嘱“径向第四烽”,告以第四烽之烽官王伯陇将会给予帮助。

唐·冥祥《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记载:遥见第一烽,欲取水,“恐候者见,乃隐伏沙沟,至夜方发。到烽西见水……欲取皮囊盛水,有一箭飒来,几中于膝。须臾更一箭来,知为他见。”吓得玄奘赶紧大喊出首:“我是僧,从京师来,汝莫射我!

c,广显烽(关外五烽第二烽)

又名白墩子,烽火台及坞垣建在一小山丘上,今存,残高犹达7米。烽台西北有水泉,可供人马饮用(清代始筑水坝蓄水)。万岁登封元年于烽旁置驿,名广显驿,驿垣建在烽台所在山丘东北脚下,距烽台不过50米。今颓毁成一方形土台,纵广各20余米,土台南、东二面墙体尚在。清代在此置白墩子军塘,故今名白墩子。玄奘当初没敢进入此烽,而是从附近绕过!

c,乌山烽(关外五烽第三烽):

烽火台今已坍毁,残高3.5米,台基东西宽11米,南北长13.5米,细土夯筑,层厚10厘米,形制规格表明为汉代旧燧,唐代续修沿用。烽台西北200米芦苇丛中有水泉一泓,可供人马饮用。万岁登封元年在烽台之南百米、古驿道西侧置驿,名乌山驿(驿西北有山,隋唐名乌山,故烽名乌山烽,驿名乌山驿),今存驿垣遗址,南北长55米,东西宽80米。墙垣虽已颓毁,而轮廓规模及房屋基址显然可见;驿垣外东南隅见有多处马粪及垃圾堆积,于中发现汉简、汉半两铜币、王莽泉货、开元通宝、乾隆通宝及古代麻布碎片。清代于此置红柳园军塘。

乌山烽东南不远山头上还有一烽燧,年代未知

d,双泉烽(关外五烽第四烽)

玄奘从第一烽出发,大约第二天夜间到达第四烽附近,“恐为留难,欲默取水而过”,却又被烽卒发现,射来“飞箭”,同样被带进戍堡盘问。玄奘告以王祥之言,果然得到王伯陇的关照。次日,王“更施大皮囊及马、麦相送”,且嘱“师不须向第五烽,彼人疏率,恐生异图。可于此去百里许,有野马泉,更取水。”

烽火台建在驿道东侧小山头上,用土墼砌累,夹层用芦苇三层作米字形迭压;驿道西侧坡下有大泉二眼,二泉南北相距不过30米,水质甘甜,可供人马饮用。烽有二泉,故名双泉烽。万岁登封元年在烽燧所在小山头北脚下、驿道东侧置驿,即名双泉驿。今存驿垣残址,驿垣西侧有多处大堆生活垃圾及马粪堆积,从中发现有开元通宝、麻布碎片、麻鞋、铜箭头等。清代于此置大泉军塘。

第三天:双泉烽–野马泉–矟竿戊–哈密(住哈密市内酒店)260km

a,野马泉:

自第四烽出发,往野马泉。行百余里,觅野马泉不得。所携水囊又不慎倾覆,无水可饮。欲暂返第四烽。东行十余里,复忆当初不达天竺,决不东返之誓言,乃掉头向西,继续西进。终因无水补给,“渴不能前”,“遂卧沙中,默念观音,虽困不舍。”此后,终因脱水而致昏厥四日五夜。

今查从之大泉(即双泉烽,《玄奘传》所说的第四烽)向西北,确有便道,人马可通行。在今照西车站附近穿过照壁山,到达红柳河,为程恰合“百里许”(按五万分地图比例尺量之为49公里)。红柳河为山间季节性河流,平时虽无长流水,但多有泉水出露。王伯陇所说的“野马泉”,专家推测为红柳河附近诸泉之一的芦苇井。

b,矟竿戊:

玄奘在错过野马泉后,四夜五日没喝上一滴水,差点死掉,后来被识途老马带到了一个水草丰满之地,得以活命,此水草丰满之地经专家考证应该就是矟竿道上的矟竿戊:

玄奘离开瓜州的第九日夜半,“忽有凉风触身”,竟得苏醒。复稍睡眠,体力有所恢复,乃起强行。“行可十里”,老马嗅知近有水源,遂异路强向水源处行,“制之不回”。法师随行数里,果有大片茂草,马恣食之,边食边行,竟至池水处,玄奘“下而就饮”,“人马俱得苏息。”

从卫星图上看,景峡的南侧有一片泉水,周边尚有一滩水泉。

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tianpinghao.com)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7月16日 10:28
下一篇 2022年7月16日 10:40

相关推荐

联系邮箱:admin#tianpinghao.com

请注明来意

本站出售,有意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