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记者了解到,今年本土疫情发生以来,东莞市司法局立足“四端发力”,服务企业纾困解难促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有序运行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要求,市司法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主动作为,多管齐下,组织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强化法律服务保障,助力企业解决难题。
市司法局立足“审核端”发力,把好法律意见“指导关”。该局当好政府“法治参谋”,加强对疫情防控和纾困政策有关文件和合法审查,今年以来审查复工复产、助企纾困及疫情防控相关规范性文件9件次,重大决策、涉法文件共109件次,持续为全市疫情常态化防控提供科学精准法律服务,确保助企政策各项举措在通过合法性审查的基础上迅速、有效落实到位。
该局从严从快做好《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促进市场主体和困难行业纾困发展的若干措施》合法性审查,进一步提振市场发展信心。同时,稳步推进《东莞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东莞市金融工作局关于对莞企转贷专项扶持资金有关政策予以延期的请示》等一系列“撑企”规范性文件审查工作,助力企业破解资金周转、人才短缺等发展难题。
市司法局立足“需求端”发力,打好稳企稳岗“主动仗”。一方面,该局重点排查疫情防控期间企业遇到的劳动关系、工资支付、补贴补助以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合同履行、融资借贷等纠纷,推进“线上”“线下”联动化解,为企业及企业员工提供及时专业的调解服务,促进纠纷争议化解在萌芽状态。该局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涉企矛盾纠纷中的基础性作用,重点化解新业态下的劳动争议、涉房企、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纠纷。今年以来,全市各类调解组织累计调处合同纠纷、生产经营、劳动争议、知识产权等多行业多领域的涉企矛盾纠纷1100多宗。
另一方面,该局聚焦劳动关系、合同纠纷、税务等企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动员公证、律师、仲裁行业主动走进企业,深入了解疫情下企业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通过专题宣传、微信咨询解答、电话咨询解答等方式,解答疫情防控和助企纾困相关政策,量身制定企业个性化经营方案,引导企业用法律手段保障自身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共为企业提供服务逾5000件次。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全民公益普法”行动,发挥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等职能优势,实现舆情防控普法宣传精准化全覆盖。
市司法局立足“供给端”发力,用好助企纾困“组合拳”。该局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供给,针对疫情防控期间企业遇到的各类法律问题,在全市各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法律服务站点开辟“绿色通道”,放宽标准、容缺受理、急事急办。同时,推进“产业链+公证”服务惠企新模式,以市场主体实际需求为导向,与企业签订一对一的公证服务协议,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公证顾问服务和绿色办证通道,累计提供服务194件次。
该局完善和推进网上公证、远程视频公证业务开展,实现在线办理签署委托、声明、确认文件等涉企事项公证;积极落实降费优惠政策,大幅下调和降低企业申请办理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公证、股权转让协议、股份代持协议等业务有关公证费用;开展涉疫涉企仲裁案件受理专项服务,指导东莞仲裁委通过“互联网+”线上方式,推出申请立案、提交材料、仲裁开庭一站式线上办理,累计服务企业367家;在行业内首推主动退费的惠企举措,主动足额办理仲裁退费10.37万元,最大限度降低市场主体纠纷化解成本。
市司法局立足“服务端”发力,当好经济发展“助推器”。该局推进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组建疫情防控工作专项法律服务团,畅通12348法律服务热线,深入开展“法企同行”,广泛发动律所及律师为中小为企业提供免费“法治体检”,及时了解企业需求,有效帮助企业解决用工、合同、融资等方面的法律问题,在合法合规中促进企业竞争力提升。
该局推行包容审慎柔性执法,推动落实行政执法减免责清单;明确防止“一刀切”执法有关指引,充分利用“两平台”办案优势,全过程留痕管理执法活动,加强“无主观过错不罚”的执法指导,有效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同时,助力企业防疫和生产齐头并进,按照市委统一部署,派出两个工作组共14人到万江、企石指导开展“稳产保供”指导服务工作,指导企业严格落实好各项防疫措施,实施“一企一策”“一厂一案”,全力服务企业,保障企业有序生产经营,力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记者】何建文
【海报文案】何建文
【海报设计】袁永平
【作者】 何建文 袁永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