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奇院士逝世、著名叶轮机械气动力学专家

王仲奇院士逝世、著名叶轮机械气动力学专家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叶轮机械气动力学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仲奇同志,于2022年12月25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0岁。

王仲奇同志1932年6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唐县,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涡轮机专业,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1960-1962年在莫斯科动力学院学习,获苏联科学技术副博士学位。194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仲奇同志长期致力于汽轮机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气动基础理论与设计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是中国叶轮机械专业的创始人之一,提出了发动机弯扭叶片的三维成型理论和设计方法,取得了多项重要创新性成果,是中国弯扭叶片理论的奠基人和设计(计算)方法的开拓者。曾获得众多奖励,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科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王仲奇院士为我国热力叶轮机械科技和教育事业奋斗一生。王仲奇院士的逝世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热力叶轮机械领域的重大损失!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王仲奇院士!

王仲奇院士逝世、著名叶轮机械气动力学专家

昔日红小鬼 少年立志

1932年,王仲奇出生在抗日战争硝烟笼罩下的河北省唐县,少年时期在动荡中度过。

1946年5月,失去音讯8年的姐姐王昆(曾出演歌剧《白毛女》中女主角喜儿的我国著名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回乡探亲。见到弟弟整日为生计劳碌,根本无暇顾及读书学习,王昆哭着对父母说:“我要把仲奇带走!”于是,王昆带着弟弟,一路千辛万苦,来到了当时解放区唯一的大城市张家口。

这里真是一个新天地,王仲奇穿上了制服,成了晋察冀边区联大文工团会计。除记账外,他还兼司敲锣,有时也跑龙套演个小角色。他只觉得与参加革命前比,好像到了天堂,沐浴着解放区的阳光,感到无比幸福。

一天,姐姐对他说:“全国要解放了,没有文化不行,我要送你去学校读书!新中国搞建设需要工程师!”

工程师是干什么的?王仲奇根本不知道,更没想过自己将来会成为工程师。但听到姐姐说这是“新中国建设的需要”,他就点头答应了。

就这样,王仲奇拿着组织介绍信,背着背包进了张家口市立中学,那年他14岁。

1949年,17岁的王仲奇以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表现被保送到哈工大预科学习,成为新中国的第一批大学生。在入学后的第三个月,他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生活的磨难、学校的嘱托、祖国的希望都是他的力量之源。在哈工大预科班的学习,为王仲奇的工程师之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怀揣报国梦想 开启叶片人生

1960年,王仲奇被派往莫斯科动力学院进修。当时国内正值三年困难时期,王仲奇深知这个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下定决心要“面壁两年”“两耳不闻窗外事”,立志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学到手。

王仲奇院士逝世、著名叶轮机械气动力学专家

1961年, 王仲奇在莫斯科动力学院实验室

两年后,王仲奇就顺利地拿到了莫斯科动力学院的副博士学位,在异域他乡这所负有盛名的高校引起了强烈反响。因为获取这个学位,苏联学生也需要3年,中国留学生有的需要4年或更长时间。

进修期间,王仲奇和导师的论文首次引进了一个新的设计自由度——叶片弯曲, 这一弯扭叶片新理论的提出,在世界发动机研究领域被称为“一场以改进涡轮叶片的气动性能为主要内容的革命性变革”,解决诸多工业难题。

1962年,学成后的王仲奇满怀报国之心踏上了归途,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母校。

20世纪70年代末,当“科学的春天”来临时,王仲奇顾不得身心疲惫,再次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率领他的团队艰难求索。

王仲奇院士逝世、著名叶轮机械气动力学专家

1981年, 王仲奇在国际会议上作报告

经过十八般磨难,十几个春秋的拼搏,王仲奇紧紧扼住“发动机弯扭叶片的气动成型理论、实验研究及数值计算”这一世界领先发展方向的学科咽喉, 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弯曲叶片这一雏形的基础上,总结出“C”型静压分布准则和与此相应的“边界层径向迁移”理论,以及叶片侧型面造型新概念,并由此产生了“叶片弯扭联合气动成型”的新概念,形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并且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套完整的弯扭叶片设计体系。这套体系应用到工程实际,提高了效率,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令国内外同行刮目相看。

为了这个中国第一、世界领先的目标,王仲奇带领团队横下心来坚韧不拔地苦干几十年,付出的代价是无法计算的。简陋的工作环境,长期的昼夜拼搏,使他过早地患上了多种疾病,萎缩性胃炎、心脏病、高血压、胆囊炎……面对病痛,他一往无前,继续攀登弯扭叶片的新高峰。而与此同时,弯扭叶片的应用范围从陆地延伸到天空,无数支小小的弯扭叶片正演绎着一个个传奇。

王仲奇院士逝世、著名叶轮机械气动力学专家

王仲奇在做科学研究

心系学科发展 培养青年一代

作为带头人,王仲奇始终要求自己的学科队伍必须是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高水平“国家队”。

他对青年人的培养,对实验室条件的改善,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尽管自己在生活上十分节俭,但他有3个“不怕花钱”:改善科研条件不怕花钱;支持青年人参加学术会议不怕花钱;“走出去,请进来”不怕花钱。

王仲奇说:“既要为我们的青年教师搭一个好戏台,又要让青年人‘唱好戏’。”课题组里青年人的学术论文被国际会议选中,王仲奇不惜经费,让作者到会议上宣读论文。为培养青年人,帮助他们提升能力,他什么都舍得;为了引进先进技术,他也顾不得自己的病痛,来回奔波。

王仲奇院士逝世、著名叶轮机械气动力学专家

王仲奇在论文答辩会上

多年前,因国家需要一项先进的航空技术,王仲奇连续五六次往返国内外,通过艰苦的谈判为国家节省下巨额资金。这项技术被上级领导评价为“引进速度最快、价格最便宜、软硬件最全”的高新技术。国家有关部门奖励给他40万元,让他自由支配。他则毫不犹豫地用这笔钱为实验室购置了计算机、工作站。有人对他这样安排感到不理解。王仲奇说:“引进技术是为了出成果,添置计算机是为多出成果提供有效手段。我们一定要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

“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尽最大努力为年轻人创造好条件、好环境,让他们把这项事业接下来!”这是王仲奇最大的愿望。

01

1932年,王仲奇出生在抗日战争硝烟笼罩下的河北省唐县,少年时期在动荡中度过。

1946年5月,失去音讯8年的姐姐王昆(曾出演共产党领导下创作的第一部歌剧《白毛女》中女主角喜儿的我国著名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回乡探亲。见到弟弟整日为生计劳碌,根本无暇顾及读书学习,王昆哭着对父母说:“我要把仲奇带走!”于是,王昆带着弟弟,一路千辛万苦,来到了解放区当时唯一的大城市张家口。

这里真是一个新天地,王仲奇穿上了制服,成了晋察冀边区联大文工团会计。除记账外,他还兼司敲锣,有时也跑龙套演个小角色。他只觉得与参加革命前比,好像到了天堂,沐浴着解放区的阳光,感到无比幸福。

一天,姐姐对他说:“全国要解放了,没有文化不行,我要送你去学校读书!新中国搞建设需要工程师!”工程师是干什么的?王仲奇根本不知道,更没想过自己将来会成为工程师。听到姐姐说这是新中国建设的需要,他就答应了。

就这样,王仲奇拿着组织介绍信,背着背包进了张家口市立中学,那年他14岁。

王仲奇院士逝世、著名叶轮机械气动力学专家

02

1949年,17岁的王仲奇以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表现被保送到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学习, 成为新中国的第一批大学生。在入学后的第三个月,他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哈工大预科班的学习,为王仲奇的工程师之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活的磨难、学校的嘱托、祖国的希望都是他的力量之源。

1960年,王仲奇被派往莫斯科动力学院进修。当时国内正值三年困难时期,王仲奇深知这个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下定决心要“面壁两年”“两耳不闻窗外事”,立志要把苏联先进的科学技术学到手。

王仲奇院士逝世、著名叶轮机械气动力学专家

1961年在莫斯科动力学院实验室

两年后,王仲奇就顺利地拿到了莫斯科动力学院的副博士学位,在异域他乡的这所最负盛名的高校引起了强烈反响。因为获取这个学位,苏联学生也需要3年,中国留学生有的延至4年或更长。

进修期间,王仲奇和导师的论文首次引进了一个新的设计自由度—— 叶片弯曲,这一弯扭叶片新理论的提出,在世界发动机研究领域被称为 “一场以改进涡轮叶片的气动性能为主要内容的革命性变革”,解决诸多工业难题。

王仲奇院士逝世、著名叶轮机械气动力学专家

03

1962年,学成后的王仲奇满载着报国之心踏上了归途,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母校。

20世纪70年代末,当“科学的春天”来临时,王仲奇顾不得身心疲惫,再次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率领他的团队艰难求索,经过十八般磨难,十几个春秋的拼搏,王仲奇紧紧扼住“发动机弯扭叶片的气动成型理论、实验研究及数值计算”这一世界领先发展方向的学科咽喉,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弯曲叶片这一雏形的基础上, 总结出“C”型静压分布准则和与此相应的“边界层径向迁移”理论,以及叶片侧型面造型新概念,并由此产生了“叶片弯扭联合气动成型”的新概念,形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并且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套完整的弯扭叶片设计体系。这套体系应用到工程实际,提高了效率,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令国内外同行刮目相看。

王仲奇院士逝世、著名叶轮机械气动力学专家

1981年在国际会议上作报告

04

为了这个 中国第一、世界领先的目标,王仲奇带领团队横下心来坚韧不拔地苦干几十年,付出的代价是无法计算的。简陋的工作环境,长期的昼夜拼搏,使他过早地患上了多种疾病,萎缩性胃炎、心脏病、高血压、胆囊炎……面对病痛,他一往无前,继续攀登弯扭叶片的新高峰。

王仲奇院士逝世、著名叶轮机械气动力学专家

王仲奇在论文答辩会上

如今,弯扭叶片的应用范围从陆地到天空,无数支小小的弯扭叶片正演绎着神奇。各种荣誉纷至沓来,王仲奇仍以平淡之心看待这一切, 仍然以满怀的深情把自己的事业与祖国的发展连在一起。他无愧于党的培养,无愧于人民的养育,无愧于自己所深爱的事业,无愧于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王仲奇院士逝世、著名叶轮机械气动力学专家

王仲奇院士与学生在一起

面向国家需求 创造重要价值

在哈电集团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工程研究中心门前,一台银灰色、浑身布满“锯齿”叶片的燃气轮机转子十分吸引人眼球。拥有这样一台母型机对于一个国家的燃气轮机发展至关重要。 解决我国在燃气轮机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就是王仲奇院士团队与哈电集团合作建立哈电集团院士工作站的初衷。

哈电集团院士工作站成立12年来,双方发挥各自优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开展了F级中低热值燃料燃气轮机关键技术与整机设计研究、中小型燃机研制等项目,搭建了燃气轮机设计体系。项目成果在国家重型燃机示范项目和分布式能源中小燃机中获得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王仲奇院士逝世、著名叶轮机械气动力学专家

王仲奇院士在办公室

“搞学问,国家需要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创新不是窗户纸,一捅就破,没弄懂的东西,就要把它弄清楚,要有坚实的基础。”在双方合作探索中,王仲奇常这样说。

在高温叶片设计、制造、试验等方面,双方紧密合作,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研制出我国第一支重型燃气轮机定向高温合金叶片,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目前,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双方正为推进我国燃机自主化进程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王仲奇院士逝世、著名叶轮机械气动力学专家

斯人乘风已去

音容笑貌犹在

王老师,一路走好!

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tianpinghao.com)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26日 13:02
下一篇 2022年12月26日 14:01

相关推荐

  • 上海实习生工资标准(上海实习生工资标准)

    ●校内固定岗位按月计酬。以每月40个工时的酬金原则上不低于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或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计酬基准,可适当上下浮动。●校内临时岗位按小时计酬。每小时酬金可参照学校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2022年8月12日
  • 康辉、郑丽连续多天出镜《新闻联播》,网友:“天选打工人!”

    近日,小编在收看《新闻联播》的同时,发现康辉已经连续出镜六天,女主播郑丽也已经连续出镜五天。 很多网友在观看《新闻联播》的同时,也在感叹他们两位是“天选打工人”。 从12月18日一…

    2023年1月2日
  • 海商法法条23条内容

    但是,该条部分具体规定在法理上和实践中仍然表现出了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值得反思和完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 第二百七十三条 船舶碰撞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律船舶在公海上发…

    2022年10月20日
  • C罗透露自己退役计划——拍电影!要做影视圈足球踢得最好的!

    退役之后从事什么工作?这是很多职业足球明星在生涯末期所要考虑的问题,大多数人在退役之后选择的都是跟足球相关的工作,例如教练、球探或者是俱乐部的管理工作等。但作为目前世界足坛最成功的…

    2023年3月19日
  • 撤职政务处分该降几级

    受撤职处分的,应当按照规定降低级别,并按新任职务确定相应的级别和工资档次行政处分期限为2年,解除前不得晋升职务级别和工资档次,参加年度考核,但不确定等次行政撤职处分期满解除后,不视…

    2022年10月22日
  • 手机失窃后,网警告诉你应该怎么办?

    在当今时代里,恐怕没有什么“身外物”,比手机更重要了。 随着移动支付的广泛应用,大家随身携带的不再是钱包,而是手机。万一手机失窃,将带来很多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022年7月13日
  • 5千元以下投资小项目,适合一个人干的小生意

    你是不是没钱,没人脉,没资源,没渠道,还欠了一屁股债,这种生活压力无法想象,但是你能不能去凑,或者去借那么一点点,5000块钱就够。 今天我教你总投入在5000块钱以内的五种小生意…

    2022年11月30日
  • 请问prada什么意思(prada是什)

    简要回答prada的中文意思是普拉达,普拉达(PRADA)是意大利奢侈品牌,由玛丽奥·普拉达于1913年在意大利米兰创建。Prada提供男女成衣、皮具、鞋履、眼镜及香水,并提供量身定制服务。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看到过prada的影子…

    2022年11月15日
  • “泼汤”事件发生6小时后,梵高《向日葵》已恢复展出

    据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14日消息,在文森特·梵高名作《向日葵》被两名气候变化抗议组织成员泼洒番茄汤6小时后,这幅画作已经被清洁干净,并重新展出。梵高《向日葵》,英国国家美术馆藏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伦敦国家美术馆证实,在“泼…

    2022年10月16日
  • 李健清华校庆献唱新歌新歌《一路花香一路唱》 水木年华添新员

    4月25日是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为了庆祝母校生日,知名歌手李健、水木年华组合等出身清华的学子纷纷回到母校献唱。李健在舞台上首唱了写给母校的新歌《一路花香一路唱》,还在舞台上跟自己的老师同学们重聚。水木年华也现身清华校庆演出,除…

    2022年7月26日

联系邮箱:admin#tianpinghao.com

请注明来意

本站出售,有意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