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银川新闻网
银川新闻网讯 (记者 马美玲 马雨轩)近年来,银川市司法局多措并举,在公共法律服务上转变模式,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法律的温度,让群众在维权的道路上越走越畅通。
唐婷婷是银川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今年是她从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第8个年头,谈到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变化,唐婷婷觉得最为明显的就是银川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依托原来的银川市法律援助中心而建立,成为银川市司法局的便民窗口,真正做到了快捷、便民的服务。
“银川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成立后,整合了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人民调解等各类法律服务资源,人民群众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可以享受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唐婷婷说,法律资源的整合,让群众能够少跑路,更高效地办理各项业务,公共法律服务的方式也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实现了让群众不出门,在家就能咨询律师。“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三台融合,让群众通过拨打视频热线,同时还可以上传证据,由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值班律师进行分析判断,减少了群众不必要的出行。”唐婷婷说。
唐婷婷介绍,今年,银川市将“公共法律服务进百村”纳为为群众办实事之一,银川市司法局为100个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的农村配备了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机和视频电话,群众可到村部办事大厅,通过查询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机,查询自己的法律服务需求,并且可以通过拨打视频电话,与银川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值班律师,进行法律咨询。智能终端机和视频电话的配备,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近年来,银川市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范围、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在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的基础上,又扩充了八种法律援助事项。对进城务工人员、讨薪工伤赔偿等劳动维权案件 ,免于经济状况审查,直接给予法律援助,降低了进城务工人员的维权成本。对进城务工人员、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增设了特殊人员维权通道,对这些特殊人群,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
【责任编辑:李凤】
本文来自【银川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